需要“彈打擊球”的生膠

其實“生膠”由來已久,1975年第33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是日本著名的直拍近台兩面攻運動員河野滿,他使用的球拍覆蓋物就是“生膠”。河野滿是傳統的直拍“正膠”兩面攻選手,他最佩服的是在六十年代裏曾經連續三次獲得世乒賽男單金牌的中國運動員莊則棟。莊則棟是直拍“正膠”近台兩面攻打法的創始人,在那個中日乒乓球頻繁交往的年代,河野滿拜莊則棟爲師,學打兩面攻。由於時代不同,河野滿面對的對手更多的是弧圈球進攻型打法,因此他“高手起板”的擊球動作與莊則棟有明顯的不同。河野滿的擊球力量不大,爲了提高球速,他練就了一身善打直線的快攻本領。由於他使用“生膠”球拍,生膠顆粒彈性大,摩擦球卻不多,所以擊球弧線更低平。在世乒賽上,他用“生膠”快擋技術回擊對手的弧圈球,不僅回球弧線低平,而且下沈,迫使對手無法連續打出質量高的弧圈球,然後用他的近台正反手兩邊快攻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最終實現了他乒壇折桂的夢想。

所謂“生膠”其實就是“軟質正膠”。這是一種比傳統中國“正膠”膠質更軟,含橡膠量更多,彈性更明顯的半透明的顆粒膠。用作乒乓球膠片的材料成分包括:天然橡膠、合成橡膠、填料、添加劑等。在膠片中加入的橡膠成分越多,膠片的彈性越大,從外觀上可以感到這種膠片柔韌、且半透明。中國傳統的“正膠”由於添加的“填料”較多例如:顔料粉等,所以質地較硬,不透明。所謂的“生膠”,其內在的成分因含橡膠更多與“正膠”有所不同。“生膠”由於彈性大,擊球的穩定性和摩擦球的能力不如“正膠”,因此擊球弧線比“正膠”低平、讓人感到“下沈”。前世界冠軍王濤是左手橫握拍的快攻弧圈選手,他的反手使用的是大顆粒的TSP生膠,海綿厚度約1.9mm。王濤的反手擊球技術非常出色,他的快撥、彈打進攻、防禦不僅出手快,爆發力強,而且落點刁鑽控制自如。據他的教練介紹,爲了應對弧圈球,有一段時間專門爲他重點解決了“生膠”擊球“打滑”,弧線“下掉”的問題。王濤的反手擊球用力都盡可能地透過“球心”,利用拍形角度、擊球部位和擊球用力的“方向”控制擊球弧線(不是用摩擦控制弧線),“彈打用力”是他的主要擊球用力方式。前世界冠軍馬文革的反手也曾經使用過一段“生膠”,他在對比“反膠”和“生膠”的擊球用力區別時也說:“生膠”接弧圈球時有“兜著球”用力的感覺(拍形直立)。

進口的“生膠”以日本TSP公司的Spectol最爲出名,王濤使用的就是這種“生膠”,這種“生膠”顆粒大,具有類似“正膠”穩定控球手感,同時具有“生膠”的快速彈性。國人熟悉的日本進口“生膠”品牌還有“地球牌”(Armstrong),80年代著名的橫拍近台快攻運動員滕毅,他正手使用了]這種“生膠”,反手使用“反膠”,開創了“橫握直打”——橫拍運動員堅持類似直拍近台快攻風格的成功先例,先後奪得過世界盃男子單打冠軍,世乒賽團體冠軍。

國產的“生膠”品種很多,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友誼-799”和“友誼-563”,前者是追求擊球速度的大顆粒生膠,類似日本的TSP生膠。後者雖說也是“生膠”,但是由於顆粒略小、略高,打出去的球具有“長膠”的味道,走的是“變化”路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