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長拍面底板宜於遠台抽殺

有這樣一個現象令人深思,中國的圓形直拍自五十年代末登上世界乒壇榜首以來,它在近台和臺面上擊球靈活快速的優點不言而喻,但是世界上學用圓形直拍的外國運動員並不多見,甚至連周邊地區朝鮮、韓國的直板運動員仍然不肯放棄他們的日式方形球拍。這種現象與其說這是因爲“習慣”,倒不如說是因爲他們在選擇主要擊球技術的“傳統特點”上有明顯不同。韓國選手的中遠台大力抽殺技術在世界上獨樹一幟,有一次我們的教練向他們的教練安宰亨請教遠台大力擊球如何訓練的訣竅,那位韓國人半開玩笑地說:“用你們的球拍就是發不出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日本式的方形底板,拍面窄長,底板的重量平衡點大約在底板全長35—38%的位置上,其擊球重心更加靠近球拍的前部,底板擊球部位距離握拍用力部位較遠,用杠杆的原理解釋就是:阻力臂長,加速度大,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使用日式方形球拍離台做大幅度動作的抽殺自然比圓形球拍的擊球力量要大。

 

(四)圓板面底板宜於臺上快短打

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當一些日本運動員向中國人學習如何能打好台內球和快速推擋球時,他們卻感到使用圓形直拍學習、掌握這些技術要比使用日式方形球拍容易得多。因爲圓形直拍的擊球重心比方形球拍靠近球拍的握拍用力部位,“阻力臂較短”有利於揮拍擊球的及時起動和對球拍觸球部位、用力方向的準確把握,容易靈活地對擊球過程中擊、擦比例做準確的調節和對球拍擊球的角度做穩定的控制。而日式方形球拍由於“阻力臂較長”,在做上述精細控制時比圓形球拍更容易産生“誤差”——所謂“失之毫釐,逆之千里”。2000年10月1日起乒乓球進入了大球時代。在奧運會剛剛結束不久的21屆世界盃比賽中,沒有參加奧運會的我國選手馬林獲得了大球時代的第一個世界盃冠軍。馬林有備而來一舉奪標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剛剛在結束了的奧運會上還打小球的金澤珠、王勵勤卻在雲集的衆多高手中脫穎而出,分別獲得銀牌和銅牌,這裏面也有其必然的原因。金澤洙使用日本式的方拍一向以大力抽殺著稱,王勵勤在國手中也是動作幅度較大,攻擊力最強的選手,可以說由於球大造成擊球速度的下降,對他們的影響相對較小。同時由於大球飛進速度下降,揮拍擊球間隙較打小球時更加充裕。因此適度增大擊球的動作幅度,選擇“內輕外重”的球拍,增大擊球揮拍加速度,可以提高攻擊力量,但是在21屆世界盃決賽中馬林以3:0輕易擊敗金澤珠(連他自己都感到意外)。有心人可以看得出:在決賽中金澤珠接馬林的台內短髮球大失水準,根本不象一個進入了決賽水平的選手。這種現象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式方拍的弱點——由於擊球重心離握拍用力部位較遠,準確控制拍形、精確調節用力的難度遠比使用中國式的圓形球拍要大,更何況金澤洙等人還沒來得及針對大球進行細緻的訓練,突然遭遇“大球”決賽,其“弱點”自然是暴露無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