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碳素纖維初期振動幅最小,這意味著碳素纖維可以提高底板的硬度,增加擊球瞬間“脆、爽”的本體感覺;由於其振動頻率最高,所以碳素纖維可以縮短擊球瞬間球在底板上滯留的時間,有利於壓低擊球弧線,提高攻擊力;碳纖維從振動到恢復靜止狀態所需時間——振動減衰時間較長,這是碳素纖維的弱點,從而造成擊球用力時感到底板反饋回來的振動感覺稍有些“散”、“亂跳”等不好控制的不良手感問題。

我們記得這樣一個現實:在九十年代初期的歐洲乒壇上,主流打法分爲以瑞典的老將阿佩伊倫、波蘭的格魯巴、克羅地亞的年輕選手普裏莫拉茲爲代表的“穩健派”、以法國蓋亭、比利時的塞弗和德國的羅斯科普夫爲代表“兇狠派” 和以瑞典的瓦爾德內爾、佩爾森爲代表的“全面派”。隨著時間的推移“穩健派”雖然以手感好、弧線控制能力強、相持回合多而見長,但是終於因攻擊的殺傷力不夠逐漸淡出乒乓球主流打法。可是有心人會發現年輕的普裏莫拉茲後來卻出人意料地成爲“歐洲三虎”之一,並獲得過世界盃單打冠軍的稱號。從“穩健派”變成“虎”顯然與他明顯地提高了攻擊殺傷力,形成了“拉、砸”等獨具一格的技術特點有關,但是也應該看到普裏莫拉茲自從改用碳纖維底板後,由於底板中碳素纖維的作用、擊球“脫板速度”明顯提高並使他的擊球弧線變得低平,同樣飛行速度的球,其弧線低平自然會使對手感到速度更快。從某種程度上應該說碳素纖維底板幫助他提高了攻擊的殺傷威力,使他長出了鋒利的“虎牙”。

在2002年9月底上海舉行的國際體育博覽會上,幾乎所有的乒乓球底板製造商都展示了自己的“碳素”底板,各類“碳素”爭奇鬥豔,可以說將“碳素”底板的概念發展到了極至。傳統認識的“碳素”底板應該是由縱橫編織的“碳素纖維布”作夾層材料製成的底板。通常使用每3000根碳素纖維(3K)爲一束編織的碳素纖維布,按照每平方釐米的編織密度計算可分爲:5束、6束、7束等,其單層厚度約在0.22——0.29mm之間,密度越大、厚度越厚。每1000千根碳素纖維(1K)爲一束編織的碳素纖維布,其編織密度會大大超過3K碳素纖維布,但是它的厚度卻只有0.15—0.2mm左右。由於工藝複雜1K碳纖維布的價格幾乎是3K碳纖維布的3倍,也許是性價比的緣故,多數製造商均採用3K碳纖維布製作碳素底板。在這種編織型的碳素纖維底板內層,因爲其中的碳素纖維有縱橫兩個方向的彈力,這種彈力方向可以和底板的木層纖維方向相輔相成,因此有明顯的快速特點,這就是通常認識中的標準碳素纖維底板。在進口底板中日本“蝴蝶”牌的碳素底板比較出名,它們的碳素底板就是採用這種用兩層編織型碳纖維作夾層的設計。在獲得過世界冠軍的運動員中波蘭的格魯巴、克羅地亞的普裏莫拉茲和最近獲得47屆世乒賽男單冠軍的奧地利人施拉格使用的都是“蝴蝶”牌的碳素底板。國產碳素纖維底板中最有特色的應該是“世奧得”開發成功的《劍中王》,它不僅選擇了兩層3K、6根/平方釐米的編織型碳纖維作爲底板兩側的“加速”層,而且在底板中央的“芯板”層內加入了具有突出減震特性的芳基纖維層,這種“減震層”設計明顯的克服了碳素纖維震動衰減時間過長——造成底板擊球不穩定的弱點,《劍中王》作爲一種新型的碳素底板既保留了碳素底板通常的擊球快速,卻比普通碳素底板更穩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