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顆粒的“正膠”對付弧圈球

“正膠”之所以不能有效回擊弧圈球的主要原因是:顆粒膠的摩擦係數較低。擊球過程中適當摩擦來球製造必要的“上旋”是擊球弧線的主要保證,所以“正膠”運動員必須掌握快攻擊球瞬間“先擊後擦”的擊球技巧。只有先“撞擊”或“彈擊”來球,使“正膠”與來球保持較大的壓力,才能有效地摩擦來球,避免擊球“打滑”失控。“正膠”球拍在進攻普通上旋來球時只要稍加摩擦就可以有效克服對方來球的“上旋”,同時製造自己擊球所需的“上旋”,從而保持穩定的擊球弧線,保證擊球的命中率。記得當年北京乒乓球隊有個左手直拍正膠運動員王雪坤,他在1963年作爲主力運動員爲北京奪得男子團體全國冠軍,並與同隊的許大皖合作奪得男子雙打全國冠軍。作爲當時的非國家隊運動員,在高手林立的全國比賽中取得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一鳴驚人了。與他對過陣的運動員都反映他打過來的球有點“賊”,其實他那時候使用得“正膠”與大家的有所不同,他的球拍上貼的是一種顆粒呈“寶塔”狀的12號正膠皮,由於這種正膠顆粒底部直徑大,頂部直徑小,顆粒頂部的觸球面積較小,擊球摩擦也較少,加上顆粒高度又較高,因此他的球拍攻球彈性大,脫板速度快,弧線低平,很有威脅。然而現在是弧圈球的時代,弧圈球是強烈上旋球,由於摩擦充分擊球弧線明顯,所以被稱爲“弧圈”。用“正膠”球拍回擊弧圈球的初期,運動員多採用快推,快擋、快帶的方法搶在來球的上升期,在其來球旋轉尚未充分轉起來的時候借力擊球。後來當運動員想在最高點期或下降期發力進攻上旋強烈的弧圈球時就發生了困難,因爲“正膠”的摩擦力不足以充分克服來球的強烈上旋,致使“正膠”在攻球瞬間不能有效製造自己擊球弧線所必需的“上旋”,也就失去了對擊球弧線的有效控制,用運動員的感覺語言來說就是:擊球弧線往下掉,挂不住球。很顯然傳統的“正膠”已經不能滿足弧圈時代擊球的需要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更改了設計,加大了正膠顆粒的直徑,縮小了顆粒之間的距離,降低了顆粒的高度,提高了“正膠”擊球瞬間的摩擦係數。“友誼”牌802型大顆粒正膠片就是按照這樣的思路設計出來的,802“正膠”的研製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正膠”擊球的“摩擦”能力問題,提高了“正膠”打弧圈球的穩定性。自此“友誼-802”正膠片成爲那些堅持“正膠”快攻打法人們的首選。

2002年國際乒聯又通過了“正膠”新的改革方案,規定正膠顆粒的高度應該保持在0.9-1mm,改革後的顆粒加高,擊球穩定性必然受到影響,即使進一步加大顆粒的直徑,也會明顯改變運動員的擊球感覺。最明顯的例證就是曾經世錦賽、世界盃、奧運會金牌大滿貫得主,中國“正膠”近台快攻唯一的舉旗人——劉國梁因無法適應新規定的“正膠”宣佈“挂拍”從教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