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彈打擊球”的生膠

其實“生膠”由來已久,1975年第33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是日本著名的直拍近台兩面攻運動員河野滿,他使用的球拍覆蓋物就是“生膠”。河野滿是傳統的直拍“正膠”兩面攻選手,他最佩服的是在六十年代裏曾經連續三次獲得世乒賽男單金牌的中國運動員莊則棟。莊則棟是直拍“正膠”近台兩面攻打法的創始人,在那個中日乒乓球頻繁交往的年代,河野滿拜莊則棟爲師,學打兩面攻。由於時代不同,河野滿面對的對手更多的是弧圈球進攻型打法,因此他“高手起板”的擊球動作與莊則棟有明顯的不同。河野滿的擊球力量不大,爲了提高球速,他練就了一身善打直線的快攻本領。由於他使用“生膠”球拍,生膠顆粒彈性大,摩擦球卻不多,所以擊球弧線更低平。在世乒賽上,他用“生膠”快擋技術回擊對手的弧圈球,不僅回球弧線低平,而且下沈,迫使對手無法連續打出質量高的弧圈球,然後用他的近台正反手兩邊快攻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最終實現了他乒壇折桂的夢想。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顆粒的“正膠”對付弧圈球

“正膠”之所以不能有效回擊弧圈球的主要原因是:顆粒膠的摩擦係數較低。擊球過程中適當摩擦來球製造必要的“上旋”是擊球弧線的主要保證,所以“正膠”運動員必須掌握快攻擊球瞬間“先擊後擦”的擊球技巧。只有先“撞擊”或“彈擊”來球,使“正膠”與來球保持較大的壓力,才能有效地摩擦來球,避免擊球“打滑”失控。“正膠”球拍在進攻普通上旋來球時只要稍加摩擦就可以有效克服對方來球的“上旋”,同時製造自己擊球所需的“上旋”,從而保持穩定的擊球弧線,保證擊球的命中率。記得當年北京乒乓球隊有個左手直拍正膠運動員王雪坤,他在1963年作爲主力運動員爲北京奪得男子團體全國冠軍,並與同隊的許大皖合作奪得男子雙打全國冠軍。作爲當時的非國家隊運動員,在高手林立的全國比賽中取得這樣的成績可以說是一鳴驚人了。與他對過陣的運動員都反映他打過來的球有點“賊”,其實他那時候使用得“正膠”與大家的有所不同,他的球拍上貼的是一種顆粒呈“寶塔”狀的12號正膠皮,由於這種正膠顆粒底部直徑大,頂部直徑小,顆粒頂部的觸球面積較小,擊球摩擦也較少,加上顆粒高度又較高,因此他的球拍攻球彈性大,脫板速度快,弧線低平,很有威脅。然而現在是弧圈球的時代,弧圈球是強烈上旋球,由於摩擦充分擊球弧線明顯,所以被稱爲“弧圈”。用“正膠”球拍回擊弧圈球的初期,運動員多採用快推,快擋、快帶的方法搶在來球的上升期,在其來球旋轉尚未充分轉起來的時候借力擊球。後來當運動員想在最高點期或下降期發力進攻上旋強烈的弧圈球時就發生了困難,因爲“正膠”的摩擦力不足以充分克服來球的強烈上旋,致使“正膠”在攻球瞬間不能有效製造自己擊球弧線所必需的“上旋”,也就失去了對擊球弧線的有效控制,用運動員的感覺語言來說就是:擊球弧線往下掉,挂不住球。很顯然傳統的“正膠”已經不能滿足弧圈時代擊球的需要了,爲了解決這個問題,研究人員更改了設計,加大了正膠顆粒的直徑,縮小了顆粒之間的距離,降低了顆粒的高度,提高了“正膠”擊球瞬間的摩擦係數。“友誼”牌802型大顆粒正膠片就是按照這樣的思路設計出來的,802“正膠”的研製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正膠”擊球的“摩擦”能力問題,提高了“正膠”打弧圈球的穩定性。自此“友誼-802”正膠片成爲那些堅持“正膠”快攻打法人們的首選。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厚底皮與薄底皮“反膠”的分類

當然決定“反膠”擊球性能分類的因素除了上述“膠面粘性”不同和“顆粒排列”的不同之外,還有反膠片“底皮”(擊球層)的厚薄。記得我在巴基斯坦當教練期間,當地的運動員都十分相信帶有RITC(天津橡膠研究所)標誌的729反膠片,認爲這種729反膠片彈力大,速度快,相反認爲天津橡膠二廠生産的SUPER-729反膠片彈力小,速度較慢。其實這兩種反膠片都是使用相同的原料配方和工藝流程,本來不應該有如此明顯的區別。究其原因:原來是一批“底皮”較薄的二等品SUPER-729反膠片流入了當地的市場,於是給人留下了這種印象。相反伊朗的運動員卻十分相信SUPER-729反膠片,甚至對它做出比RITC-729反膠片更高的評價。1998年我曾經與黃金路公司合作試驗新型海綿與膠皮,我們設計了厚度2.4mm的“超厚”海綿和1.5mm厚的“超薄”反膠片組合,結果我們發現這種薄“底皮”的反膠片雖然與“厚海綿”搭配出來的擊球手感非常柔和,控球手感也十分出色,但是我們追求的攻擊爆發彈力卻表現得不足。由此可見,相同性質“反膠”其底皮的薄後對球速的影響是明顯的,因此“厚底皮”的反膠利於進攻,而“薄底皮”的反膠有利於削球。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響“反膠”性能的分類因素

1,擊球“直接摩擦”或“先撞後擦”的不同反膠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隨著碳素纖維製品的開發,過去用於製作釣魚杆等管狀器材的單向排列的碳素纖維“布”也被用於製作乒乓球底板,由於這類碳纖維是不成束的單向排列(又被稱爲木紋碳素),其厚度規格不等,含碳纖維較少的這類碳素纖維“布”其單層厚度可以在0.1mm以下,當然成本價格也就比編織型的碳素纖維要低許多。這類碳素纖維布的特點是只有一個方向的彈力,因此用於底板的設計時,要考慮如何與木層纖維彈力方向互補的匹配。如果只採用兩層單向排列的碳素纖維製成碳素底板,這類底板除能表現出碳素纖維的部分快速彈性之外,也還能較好的保留木制底板的手感。許多用慣了純木制底板的人,在打大球時希望提高自己的攻擊速度,但是又適應不了編織型碳纖維底板的高彈力,選擇這類單向排列碳纖維底板比較適合。由於碳素層的成本可以控制得較低,這類碳素底板的價格也比較適中,市場上講究綜合性能設計水平的單向排列碳素底板如“世奧得”的《大衆碳精》、“拍裏奧”的《碳精系列》、“銀河”的《碳素板》等。

近來還有一種新的碳素材料——“碳氈”被用於製造乒乓球底板,所謂“碳氈”實際上是一種類似無紡布的碳素纖維“紙”。由於碳纖維排列無序,因此彈力方向也“無序”,彈力均勻是它的特點,但是由於不同彈力方向的相互作用,使得擊球瞬間向同一方向的集中彈力的爆發性被分散。或許是由於碳氈可以做得更薄,單層“碳氈”比目前市場上最薄(0.1mm)的單項排列的碳纖維還要便宜些,這也是該材料最大的優點。在上海體育博覽會上,《三維》推出的9木8碳系列採用的就是這種材料。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必然會有新性能和新效果,又爲衆多喜愛乒乓球的朋友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