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很多人對於反手技術覺得難以入門,個人認為是在教學上出現了個認知失誤。

以前小球時代,快攻為主,不論直刀拍的反手大多以彈、推為主,避免過大的動作以免破壞自己的節奏。

如今進入弧圈時代,雖然彈推技術仍有他實用的地方,但已經無法應付大部分的狀況了。



與推擋最大的差,別似乎在手肘位置。

不同於推擋,反手攻球的手臂不會夾在腰際,而是把手臂微開。以手肘為軸,小手臂放鬆揮動。

還有一種差別:推擋的時候用力是往前的,到攻球時卻是往前上的。

看波爾的側面示範動作就很清楚

 



要抬手肘,肩膀便需出些力

但這動作和正手攻球時"沉肩"的動作大相逕庭

導致在一開始練習反手攻球時

會因身體不習慣抬肘的動作,導致身體較為僵硬

其實肩膀只要出把手肘稍稍抬起的力量就好

用意再於讓出引拍空間,以及讓肩膀處於較放鬆的狀態

發力也會比較順暢

另一個問題是手腕要放鬆,但不是內收

錯誤動作圖

相片0101

初練反手時,通常會希望手腕相對固定些

因為如果手腕在擊球時往外翻,球就帶側旋了

會導致難以控制落點以及使球沒有前衝力

可以在練習時,檢查揮拍完的時候,拍頭是否正對前方

拍頭正對前方,代表是往前往上的發力

若是拍頭朝上,代表球會帶有側旋,需多加調整


正確動作圖

相片010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邱文凱 的頭像
    邱文凱

    邱文凱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