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了一整個月的專輯都在做韓國人,代表韓國人在近代乒乓球壇真的有其代表性。

將球改為40mm以後,弧圈型選手可以施展的力量越來越大,球是越來越重越來越轉。加上長顆的發展不斷受到限制,球越來越削不住的情況,每場比賽都能看到削球手被打爆,或是滿場找球...

因為這樣退役的職業球員不算少,上個時代很多很有名的像松下浩二、澀谷浩、丁松等人都不能排除受到影響。

這時候,人們要問,削球打法是不是走到盡頭了?

其實到這時候,很多削球選手就已經在"反攻"上做努力,不能永遠防禦,必須有所攻擊。而這其中最強大的就是朱世爀。

早期朱世爀常打逆轉球:前兩三局被對手打到5-11、6-11,但最後卻能以大比數4-3取勝。

很奇妙的,他擁有一般削球手沒有的攻擊能力,進攻與防守的轉換也非常快速,節奏的變換常讓對手措手不及。

其中最精采的一場應該是卡達公開賽,面對著王勵勤他展現了他所有的能力。但最後可惜落敗。

朱世爀始終是令中國男隊頭痛的人物,幾乎每一個一隊球員都吃過他的虧。

最近的是剛結束的匈牙利公開賽,足以看到朱世爀的實力到現在依然不減。

朱世爀現在也三十多歲了,還能打多久仍就是未知數。如果這樣的削球手退役了,相信球賽的精采度會降低很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邱文凱 的頭像
    邱文凱

    邱文凱

    邱文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