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剛洗完澡頭髮還沒乾,趕快把東西打一打XD
B級教練講習說到,訓練計畫本身就有三個階段: 體能訓練、技術訓練、戰術訓練
通常怕訓練枯燥,一次練習裡就會同時有三種訓練模式,會因為距離比賽做比例上調整。
不過今天要講的是"備戰期"的部分,也就是整個訓練計畫中的後三分之一。
備戰期其實就是"戰技統合"的階段,把自己會的、厲害的技術配合發球、接發球、跑位等等元素,組合成屬於自己能得分的一套模式。
加入模擬實戰,讓自己看到準備下來的問題在哪裡,趕快進行補強。
至於備戰期要多久? 這問題就像熱身一樣:
有人可以連熱一個小時都不會累,但只要停下來就會冷掉。
也有人都不用熱,比賽前跟對手牽個球就能進入狀況。
"戰技統合"是備戰期最主要的任務,要注意的是,如何抓住比賽節奏。
"一分"的結構大致分為: 發/接發、起板、相持,三大階段。
如果說某人的前三板好,那就是指他的 發/接發球 到 起板 這一段是有優勢的。
如果比較會擋、會防、連續進攻好,那就是相持段比較具優勢。
備戰期的重點就是把你的技術串連起來。
發球不好,就別論起板;起板不好,就遑論相持。都沒有,得分是賽到的。
國際選手攻擊好的,發球一定好,幾乎沒有例外。
而雙打的問題在備戰期更加複雜,主要是跑位跟技術習慣的問題。
以跑位而言,最怕的就是相撞、擠在一起、引拍打到。
以技術習慣而言,某些球對你來說好處理,但對你的隊友卻是個艱苦球(抱歉我找不到詞...)
這些都會成為比賽中的大洞,而備戰期就是要找出這些問題來統合。
也正因為備戰期如此重要,所以它會變成教練如何排球員上場的依據。
如果備戰期哪個人缺席率高,很難掌控他實力的穩定性。
雙打更是如此,沒有跑過的雙打根本不知道問題在哪。表面上看起來麻吉,結果上場就悶掉、吵起來的大有人在。
俗話說得好,場下表現決定場上表現。
幾分的準備就會有幾分的表現,縱使運氣也是種實力,但把有準備的東西準備好,即是比賽是輸的,也會有滿載而歸的感覺。